俗话说:“民以食为天,人以脾胃先。”脾胃,堪称五脏的核心枢纽,恰似参天大树的根系,源源不断地向身体的各个部位输送着生命能量。一旦脾胃受损,运化功能失调,气血便会不足,湿气也会趁机滋生,诸多不适便会接踵而至:
⭕ 头部和面部油脂分泌旺盛,频繁冒出痘痘、湿疹和水泡,颜值大打折扣。
⭕ 食欲不振,舌苔厚腻得如同覆盖了一层污垢,口臭难闻,痰液增多,肚子总是胀鼓鼓的,仿佛塞了个气球。
⭕ 大便黏腻不堪,怎么冲都冲不干净;有时又不成形,如同稀泥一般。
⭕ 四肢浮肿,身体沉重得像灌了铅,体重悄然上升,还总是感到乏力、气短、头晕。
⭕ 睡觉时口水横流,鼾声如雷,总感觉睡不醒,早上醒来脑袋还是昏昏沉沉的。
⭕ 女生白带增多,男生阴囊潮湿,体味浓重,让人尴尬不已。
不过,值得庆幸的是,从中医的视角来看,脾胃受伤并非不可挽回。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察觉,就有机会弥补,让脾胃重焕生机!今天,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养脾胃的“神器”,它们既能温补脾胃,又能疏通气机、祛湿排浊。在夏天经常使用,让你的脾胃强健、气血充足、身体畅通无阻!
脾胃惧寒:南师肚脐贴,睡前温补小妙方
脾胃十分怕冷,有些朋友稍微吃点凉食,或者穿得不够暖和,亦或是在夏天空调房里待久了,一到下雨天或降温天,肚子就开始不舒服,甚至拉肚子。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艾草来温暖脾胃了!
艾草,乃纯阳之物,在驱寒湿、温补阳气方面堪称高手。《本草从新》中记载:“艾叶苦辛,生温熟热,纯阳之性,能回垂绝之阳,通十二经,走三阴,理气血,逐寒湿,暖子宫,止诸血,温中开郁,调经安胎……能透诸经,而除百病。”
平日里,大家不妨多做做艾灸,重点灸一下关元穴和命门穴,为脾肾补充阳气,让温暖贯穿全身!而到了晚上睡前,使用南师肚脐贴,更是能更好地温补脾胃,让你在睡梦中也能呵护脾胃健康。
脾胃畏湿:八珍糕与苓陈益中丸,健脾祛湿好帮手
脾胃除了怕寒,还怕湿。湿气一旦过重,脾胃就会“罢工”,脾虚之后,吃进去的食物无法完全转化为气血,反而会生成痰湿垃圾,让身体愈发虚弱、湿气更重。
比如,肚子总是胀胀的,消化不好,体重不断增加,还容易感到疲惫,懒得说话、懒得动;稍微活动一下,就气喘吁吁,大量出汗,还容易感冒……
针对这些问题,建议脾胃虚的朋友经常吃点苓陈益中丸。它可是痰湿质、湿热质人群的明星产品,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痰湿和湿热,让身体恢复通畅。同时,还能健脾补气,气足了,身体排出垃圾的能力就更强;脾胃强健了,运化能力提升,也就从根本上斩断了痰浊湿气的来源,可谓一举多得!
苓陈益中丸的配方十分精妙:
【莲子】是调湿的根本,还能滋养心神。
【白扁豆】芳香醒脾,化解湿气。
【鸡内金】健脾消食,助力胃部降浊。三者合一,升阳降阴,相得益彰。
【茯苓、薏苡】都能先升后降,健脾养胃、祛湿化痰。
【橘实】行气通达,让气机顺畅无阻。
【芡实】固肾利湿,守护肾脏健康。
【焦山楂】消食行气,促进消化。
【山药、人参】甘润补脾益气,为脾胃提供充足的动力。
这款丸子能让中焦畅通无阻,上下交通顺畅,特别适合舌苔厚腻、舌头胖大、舌头两边有齿痕的人。不过,发烧感冒期间和月经期不建议食用哦。
当然,八珍糕也是健脾养胃的佳品。它是明代御医陈实功为当时脾胃虚弱的皇子研制的糕点,主要功效就是健脾养胃,可日日食用。八珍糕利用了八种天然食物的养胃健脾特性,包含太子参或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薏米、芡实、白扁豆、莲子、山楂和炒麦芽。到了清代,这个方子被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看中,他们晚年也日日食糕,足见其养生功效之显著。
脾胃忌堵:通安茶与柴胡,疏通气机解郁结
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,内部存在着一个圆运动,气机时刻都在进行着升降出入。肝气、脾气左升,胃气、胆气右降,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与和谐。
然而,现在很多人久坐不动、缺乏运动,再加上压力大、情绪不佳,导致肝气和脾胃之气不通的情况十分普遍。肝喜欢舒畅调达,情绪不好、紧张焦虑就会使肝气郁结;肝气不顺,又会压制脾胃之气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:心情不好的时候,吃饭不香,到饭点也不饿,消化不好,肚子胀气,还经常打嗝反酸、痰多。
这时候,疏肝理气就显得尤为重要,而柴胡就是一味良药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记载:“茈胡(柴胡),味苦,平。主心腹肠胃中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。久服轻身明目,益精。一名地薰。生山谷。”
《景岳全书》中也记载了柴胡舒肝散的方子:柴胡9克,枳壳9克,白芍12克,炙甘草6克,陈皮12克,川芎12克,香附12克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搭配,这可是经典名方,一问便知。
此外,通安茶也是疏通脾胃之气的好选择。它能帮助散开郁滞,让气机顺畅运行,让你的脾胃恢复活力,重新找回健康状态!
脾胃是身体的根本,养护脾胃就是养护生命。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脾胃健康,运用这些方法,让脾胃强健起来,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!